1906年股市开户网上开户流程,陆英嫁人。当时她的嫁妆车队浩浩荡荡,长达十余条船只,沿着扬州到合肥的河道蜿蜒而行,队伍之长甚至达百里之遥。迎亲的场面异常壮观,先行的船队早已进入张家门口,而后续的队伍仍然排满了整整十条街道。
嫁妆里堆满了成套的紫檀木家具、绣着满满珍珠的被面、成盒计数的翡翠饰品,以及用银器装饰的扫帚……如此排场,连张家那些见惯了金银珠宝的家族成员都不禁纷纷称赞,称这场嫁妆简直令人瞠目结舌。
陆英的父亲陆静溪是管理两淮盐运的大官,而新郎张武龄的祖父张树声曾任两广总督,张家在合肥可谓是望族中的翘楚。两大家族的联姻,凭借着雄厚的家世和丰厚的嫁妆,轰动一时。几十年后,村里老人们提起这场盛大婚礼,依然津津乐道陆家的大气与豪华。
更让人惊艳的,是陆英的美貌。当新郎掀开新娘盖头的一瞬,羞涩的陆英轻轻抬眼,清丽脱俗的容颜立刻惊住了当时只有17岁的张武龄,也令在场所有人惊叹不已。可张家一位年长者却叹息道:“这美貌过于惊艳,恐怕命不久长。”
展开剩余90%当时无人在意这句话,然而16年后,这句预言竟逐渐成为现实。
陆英13岁时,张武龄才10岁,但张家却早早定下了这桩婚事。合肥张家是当地四大家族之一,子弟们多与名门望族联姻。而扬州距离合肥有200多里路,为何张家偏偏要放弃近处,选择这位扬州的陆家千金?
原因全在于陆英端庄贤淑的美誉。她的父亲陆静溪原籍合肥,因官职调动迁至扬州;母亲是李鸿章的侄女,家境显赫。虽然富贵,陆家的后辈却无一人有娇气之态,尤其是二小姐陆英,自幼就协助母亲处理家务事务,举止文雅聪慧,求亲者络绎不绝。
张家长孙虽年幼,但好姑娘不等人。张母为了儿子的未来安心,决定早早把这门亲事确定下来。事实也证明了她的眼光精准:陆英入门后,婆婆就将主母的重任完全托付给她。
这不仅是信任,更是考验。
当时21岁的陆英,面对的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家庭。张武龄的祖父张树声有八个弟弟,张武龄本是五房的孩子。因张树声原配无子,只有一位女儿,便将张武龄过继为长房长孙。
张家长房人口众多,是张家最显赫的支系,长房媳妇不仅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,还负责管理家中庞杂的人情往来和账务开支。全家有四十余口人,上有五位寡居婆婆和姨奶,下有小叔姑子及众多仆从杂役的日常工作安排。
这些繁琐的事务难不倒陆英。她虽看似温婉,实则干练沉稳。无论是对外采购、田产租金管理,还是家中财务,一切都井然有序。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人际交往,陆英处理得细致周全,族中长辈对她赞誉有加。
她不仅与长辈关系融洽,经过一段时间摸索,还能合理分配仆人职责。擅长经营的派出去打理生意,厨艺出众的负责厨房,细心的照顾老人。其中一个聪慧且记忆力极强的姓高保姆,被她调到身边协助安排亲友生日和重要纪念日。有了这位得力助手,陆英的工作轻松了不少。
仆从们也对新主母充满敬意。
陆英看似柔弱,实际上心思缜密且胆识过人。她自幼跟随母亲处理家务,常接触家族生意,因而对生意银钱格外敏感。一次家中现金短缺,她悄悄将张家银行的金锭换成现金周转。数月后金价暴跌,她再用现金大量购入黄金,最终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,还赚得一笔。
在陆英的管理下,张家家务井然有序,她也赢得了长辈的认可和丈夫的敬重。她精明却不张扬,能干而低调,作为豪门媳妇,她举止从容,进退有度。
但这只是她作为媳妇的责任之一。对于张家这样的大族,最重要的还是传宗接代,生个儿子继承家业。俗话说“无后为大”,陆英的婆婆无子,视她为唯一希望。
陆英的身体也颇为争气,半年后便传来怀孕的喜讯。婆婆喜上眉梢,尽管长女元和不是盼望的长孙,但盼了许久的孩子来了,婆婆依然欣喜。她心想,能生就好,孙女将来一定会有儿子。
元和断奶后被奶妈带到上房,在婆婆的卧室中养育,享受着其他孩子没有的优待。
然而,第二胎允和依旧是女孩,且早产时脐带绕颈,生时面色青紫,双眼紧闭,无声无息,众人几乎断定孩子活不过。但婆婆却不忍放弃,命一仆人用烟熏孩子。那仆妇连抽了108袋水烟,终于把半死的允和救活。
经历这番波折,虽然婆婆盼望孙子,但对这命悬一线的孙女也无比疼爱。
待第三胎兆和出生,家族中已有怨言四起:“光漂亮没用,生不出儿子,能干又如何?”这些话让陆英心如刀绞,忍不住泪流满面。
兆和之后,陆英终于生下一个男孩,但因脐带出血,不久便夭折。张家人对她的责备也由“不会生”转为“养不活”。
陆英受到沉重打击,病倒一场。
怀第五胎时,族中一位叔祖母时常探望安慰,坚定说这胎必是男孩。叔祖母身份尊贵,也是李鸿章侄女,给予陆英莫大慰藉。
未料,这胎又是女儿,名叫充和。张家人对这无尽的等待渐生疲惫,给充和安排的奶妈也不及前几个孩子精细。奶水不足,充和常常哭闹,陆英抱着她母子俩同声啜泣。叔祖母见状,提议抱养充和以解燃眉之急。
叔祖母生过女儿和外孙女,却先后离世,她对充和格外怜惜。
此时,陆英怀上第六胎,身心俱疲,叔祖母的提议对她来说如雪中送炭。叔祖母出身名门,眼界高远,给陆英带来了希望。
充和六岁时,叔祖母斥重金聘请名师大儒精心教导。考古学家朱谟钦曾做她五年塾师,传授她书法与文学,这种“贵族教育”是书香世家子弟的专属待遇。
连生四女,生育压力让陆英身心俱疲。幸得丈夫张武龄疼爱体贴,夫妻感情未因无子而疏远。为减轻她压力,张武龄决定携妻儿迁居苏州。
张武龄的祖父张树声凭军功声名显赫,然至张武龄一代已无尚武风范。张武龄与众豪门子弟不同,他不沾烟酒、不赌不毒、不纳妾,唯一爱好是读书藏书。他梦想创办女子学校,助力贫苦女孩自主命运。
看着妻子被生育压力折磨,他毅然决然搬迁苏州,希望她能安享从容生活。他无重男轻女之念,愿女儿们接受新式教育,长大走出自己的路。
在苏州,陆英特意购置一座大花园宅院,供孩子们自由玩耍。宅内设四间书房,夫妻各占一间,书房相对,窗外可见对方,便于交流家务及意见。日子宁静安逸。
另外两间40平米的大书房则供孩子共享,墙壁高达天花板的书架上摆满中外名著、报刊、诗词和剧本。孩子们自由翻阅,书本堆满地板、走廊甚至花园角落,处处是阅读的天地。
陆英不仅鼓励孩子多读书,也提倡家中保姆读书。每个孩子的保姆都被指定为“小先生”,负责教识字。为激励学习,设立考核奖励,表现优异者获奖,带动了整个家族读书热潮。
特别是照顾兆和的保姆,晚上废寝忘食学习,甚至半夜摇醒孩子查字,惹得兆和颇为不满。结果,张家保姆个个识字,会读书。
陆英深知保姆与孩子朝夕相处,提升她们素质能杜绝坏习惯影响孩子。她还允许保姆带自己的孩子住进家中,让孩子们一同玩耍,减少思乡之情。保姆们因陆英的宽厚和善,对她极为感激,用心照料孩子们。
孩子们课余最爱看戏。张武龄钟情昆曲,常年包下戏院包厢,闲暇时带妻子孩子一同欣赏。保姆们也常带孩子们去听昆曲。
陆英本是戏迷,昆曲、京剧、沪剧无一不通。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戏曲产生兴趣。张武龄更请昆曲名伶教唱,孩子们在玩乐中学戏,甚至开始写剧本,逐渐与这门古老艺术结下深厚情缘。
长女元和后来成为昆曲名家,充和移民美国,先后在哈佛、耶鲁等二十多所大学教授书法与昆曲,推广中华文化长达半个世纪。
陆英出嫁时,母亲为她准备嫁妆花费整整一年心血,力图为女儿铺就安稳生活之路。可陆英发现自己始终被后宅繁重家务束缚,难以自由。她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子,期盼女儿们拥有不一样的人生。
因此,她从不限制孩子们,鼓励她们在自由中发展兴趣和特长。正是这份远见,给予女儿们积极温暖的人生基调。
全家迁至苏州后,陆英像转运似的,连续生下五个儿子,终得男嗣。婆婆终于满意,陆英的人生一度近乎完美。
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正如出嫁时那位老妇所言:“美得过头,命也薄。”无论是美丽还是富贵,都非尽善尽美。
16年间,陆英怀孕14次,育有9个存活的孩子。频繁的生育耗尽她的体力,繁重家务消磨她的精力。一次拔牙感染败血症,性命垂危。
临终时,她召集孩子们的保姆,每人赠送200大洋,恳请她们无论境况如何,无论富贵贫贱,都务必照料孩子们至十八岁,确保孩子们能平安长大。
将孩子托付给保姆后,陆英安然离世股市开户网上开户流程,年仅36岁,腹中还怀一子
发布于:天津市久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